Текущий номер: #3 — 2024
Архив: #2 — 2024 #1 — 2024 #4 — 2023 #3 — 2023 #2 — 2023 #1 — 2023 #4 — 2022 #3 — 2022 #2 — 2022 #1 — 2022 #4 — 2021 #3 — 2021 #2 — 2021 #1 — 2021 #5 — 2020 #4 — 2020 #3 — 2020 #2 — 2020 #1 — 2020 #4 — 2019 #3 — 2019 #2 — 2019 #1 — 2019
Краткий обзор перевода китайских идиом на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стратегий компенсации перевода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культурной недостаточности
前言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文化软实力”在跨文化交际方面一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而作为一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文化俗语能蕴含一国民族精神道德核心,体现该民族的悠长历史发展轨迹,拥有充分的文化内涵。现在传统文化作为跨文化交流间一项突破口,类似的文化成语、俗语会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上出现困难。如今“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中,我国也对俄语国家增强传统文化交际交流,这样的双语交流过程中,必不可少地需要历经汉俄的翻译,也会经历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省。本论文基于这样的困难以特定汉语成语为例,提出一些翻译补偿策略,望能够对未来的汉俄成语翻译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一、历史典故衍生汉语成语俄译难点
作为汉语语言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成语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汉语成语的定义都大同小异,网络百科对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在汉语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成语的定义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性词组或短句”;新华词典对于成语的定义是“熟语的一种”,指出其为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凝练、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
汉语成语在其语言构成上具有精炼、深刻性,在其文化性质构成上又充满了历史性和民族特性。历史典故衍生的成语占据了现有成语的较大部分,这些成语描述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发生过的特征性事件,描述史实;描绘了历史中标志性人物与其典型案例,并同时从中总结出深刻的道理,用于流传给后人用作警醒、启发思考、铭记教诲等用途。例如“三顾茅庐”这一成语脱胎于发生于东汉末年时刘备为得诸葛亮为谋士辅佐自己,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郡邓县隆中拜访并聘请诸葛亮一事,被《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记录,又后人总结定型为四字成语。现在,该成语并不完全指该事件,具有引申义用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有才能之人,多用来夸赞求贤者独具慧眼又不拘身份只为求士、礼贤下士。又例如“完璧归赵”这一成语,脱胎于历史典故“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亦被后人所总结定型为四字成语,如今该成语通常用来比喻把某样物品完好地归还给主人,同时暗含该物品对原主人的重要程度,也是使用该成语者自谦的一种体现。
于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对诸如“三顾茅庐”、“亡秦必楚”、“四面楚歌”等需要脱离表面含义,需要使用其引申义和比喻义进行翻译理解的以历史典故衍生的汉语成语时就会产生很多的困难。
Жуи Сяочэн, 上海政法学院, Шанхай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наук и прав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