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686 - 9675 (Print)
ISSN 2782 - 1935 (Online)

Изыскание ценности и защита хуэйского фольклора на Хайнане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нематериального культурного наследия

  1. 海南回族民间文学的地域性

文学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地理环境与物质基础的镜子。海南回族身处中国最南端岛屿,高温湿润的热带海洋性气候与独具魅力的海岛景观使得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区别于大部分内陆回族。如爱情歌谣:“看见哥船帆顺风,妹挑饭到海边等,看见哥船帆顺风。目送哥船捕鱼去,去也一帆回一帆”便从侧面反映了早期海南回族以捕鱼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海南回胞在海南岛播种耕耘,出海捕鱼,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明,书写了辛勤劳作、团结奋斗、与各族人民共建繁荣海南岛的美丽画卷。他们熟谙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对海南岛的花鸟树木如数家珍,对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与实践有着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在海南岛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椰树、槟榔、甜瓜等自然景物及作物皆为其发展进步的目睹者,因而,海南回民们也经常借助这些“目睹者”倾吐情感,传递心绪,如歌谣中的“煮椰饭好,烤牛肉香,大家快来尝一尝。”、“椰树的影子虽歇凉, 但仍打个清凉的伞。”等。有的更直接以植物名称命名,如生活歌谣《椰树与槟榔》,其中,槟榔更曾是海南人民赖以维生的重要经济作物,在具有药食两用功效的同时,也是海南回族婚姻文化中的重要一员,是“定婚后的重要礼物和结婚礼仪中的必备食品” (刘菊英 1994, 36),因而海南回族民间文学中不乏对槟榔的描绘,有“槟榔树矮矮不过河”、“槟榔红红嘴里嚼”之语,足见海南回族人民对于槟榔的喜爱。

除此之外,海南回族民间文学中多有来源本土、讲述本地回族人物、描绘海南岛屿风情的作品,皆为其地域性的直观体现,如描述穆斯林老者帮助三亚湾女孩艾纳获得棉花丰收的《天方来客》、讲述三亚回族人“哈志·哈书章”如何成为海南回族第一位海外富商的《哈志·哈书章的故事》及赞美三亚城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生活歌谣《红沙坐车回三亚》等,无不展示了海南回胞对海岛沃土的衷情。海南回族文学深植于海南岛的现实生活,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传统、自然植被等,进行了多层次多方位的描绘与刻画,富有浓郁的海岛风情与地域性特征。

  1. 海南回族民间文学的现实性

文学身负着时代的烙印,承载着时代的内涵,以见证者与记录者的身份参与着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是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重要参照。民间文学诞生于劳动人民的情感抒发需求,是人作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反映。如同白居易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海南回族民间文学是海南回族人民对自身生产生活的主观反映,他们在创作和传诵民间故事的过程中融入基于自身体验的个人生活领悟,使作品饱含创作主体的主观感受和审美趣味。其民间文学作品的题材有称赞当地著名的回族历史人物如《哈志·哈书章的故事》,有充满神话色彩的《白马的故事》,也有直白热情地歌颂时代进步的生活歌谣《如今时代大进步》,但在数量占据上风的还是最能反映海南回族青年爱情生活的歌谣,例如《远路行来闻花香》、《送行赠言》、《月亮出来光塔塔》等。海南回族民间文学扎根于海南回族人民的现实生活, 以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及生活经验与感受为观察对象,表达人民的愿望与渴求,是海南回族人民自身生命体验的外化。

2 — 2023
Автор:
Лю Янмэнцзай, Люй Хуэй, Хайнан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Хайкоу, провинция Хайнань, Кита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