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686 - 9675 (Print)
ISSN 2782 - 1935 (Online)

Изыскание ценности и защита хуэйского фольклора на Хайнане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нематериального культурного наследия

摘要

海南回族文学是我国族别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穆斯林与汉儒双重文化影响下发展至今的海南回族文学在中华民族文学中散发着独特的光彩。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议题,海南回族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仍存在不足:被选入非遗代表名录的海南回族民间文学项目数量少、缺乏整体性保护视角、民间文学传承人的保护及传承主体缺位。建议加强社会认同感建构,开拓网络媒体传播渠道。

关键词:海南,回族,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认同

回族固有的伊斯兰教信仰、高温湿润的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与得天独厚的海岛景观共同孕育了海南回族独特灿烂的民族文学,海南回族民族文学是海南回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发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百花齐放的中华民族文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歌谣、谚语为代表的海南回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口头文学不仅是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海南回族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会生产与生活中一面生动的镜子,在促进群体文化身份建构、深化身份认同的同时推动了民族文化性格和精神的塑造。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划分为“认知遗产”(heritage in perception)与“本质遗产”(heritage in essence)两类,前者指在当代遗产标准框架中被各种权威知识认定的遗产,如“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后者即指自身具有内在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财产(燕海鸣 2011)。并未被列入各级非遗官方名录的海南回族民间文学显然分属于本质遗产,相较认知遗产,本质遗产由于没有获得足够的官方认可度与社会关注度,常在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处于生存劣势。

近年来,海南省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使得以传统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为土壤根基的民间文化步入生存困境,对海南回族民间文学进行价值挖掘、探讨其保护与传承路径尤为必要。

  • 海南回族民间文学:诞生与特征
  • 海南回族民间文学的诞生背景

回族是海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海南回族最早为西亚阿拉伯帝国(大食)的穆斯林,移居占婆国后又于十二至十三世纪移居海南岛,并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移居海南地区的大陆回族。除回族外,海南岛上还生活着黎、苗两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不仅一齐为海南岛的开发与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在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海南少数民族文学。但海南回族文学的总体数量较少,这是由于海南回族笃信伊斯兰教,需要早晚进行念经、礼拜等宗教活动,其日常群众性娱乐活动也不如黎、苗两族频繁。

海南回族文学的发展轨迹与海南少数民族文学一脉相承,均以1949年为限,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与新中国成立之后” (邢斌 2003, 57)。新中国建立之前,主要以传说、歌谣等民间口头文学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双百”方针的促进下,海南回族也逐渐涌现了一批作家书面文学。

2 — 2023
Автор:
Лю Янмэнцзай, Люй Хуэй, Хайнань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Хайкоу, провинция Хайнань, Кита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