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2686 - 9675 (Print)
ISSN 2782 - 1935 (Online)

Фонетическое экспериментально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различных семантических функций в вопросах с «zenme»

4 实验结果

本研究从边界调、焦点重音和口气强弱三个韵律因素考察了疑问代词“怎么”在表达询 问原因、询问方式以及表达反诘义这三种不同语义句子中的情况。

4.1 边界调

根据归整后的音高数据,我们对不同语义范畴下的每个目标句的音节进行音高均值分析, 得到各类语句的音高均值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制作语句音高曲线图,如下图 1 所示。

基于图 1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三类语句中,句末音节“津”都被明显弱化,该音节作为高 平字,底层原本具有“高+平”的声调音高特征,但其实音阶(按高音点看)基本处于发音 人的音域下限位置,差不多跟句中的轻声音节“么”比较接近,而且“津”还从平调变成了 降调,这些语音表现均表明“津”的发音已被明显弱化了。另外,在询问方式的语句中,被 弱化的“津”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这与其他两类语句显著不同,这表明该音节因弱化而 应该出现的降势因其他原因而被阻断。针对这种差别,本文认为这三类语句出现了两种显著 不同的边界调,一种具有“高调”特征,即询问方式时所采用的边界调;另一种具有“低调” 特征,即询问原因或反诘义时所采用的边界调。正是由于边界调的音高特征不同,导致“津” 的音高表现出现了不同。

4.2 焦点重音

一般说来,疑问词是特殊问句的句子焦点;焦点成分是句子的语调重音所在。Xu(1999)、 Garding(1987)、Shih(1988,2004)等学者发现汉语单焦点在焦点中具有 F0 升高,焦点后音 域显著压缩,并出现焦点后骤降现象的语音现象。E.Kabagema-Bilan(2011)考察了汉语多焦 点条件下焦点的语音表现:只有第二个焦点重音现象明显,而第一个焦点没有语音上的变化。我们把三组句子所有音节的音高最高值做了均值,并绘制成曲线图,分别如图 2.1 和图 2.2 所示。为便于比较,下表 2 进一步给出了“怎、么、去、天、津”这几个音节在三组句 子中的主要音高数据,其中“津”给出的是末点音高数据。

表.2 音节“怎”、音节“么”、其后动词“去”、句末倒数第二个音节“天”基频规整后音高高音点和低音 点以及和句末音节“津”的未点值。在不同语义句中同一音节音高最高值的最大值和音高最小值的最低点 以加粗方式标记。 通过观察图 2.1、图 2.2 和表 2,我们发现有以下规律和趋势:

(1)音节“怎”在不同语句义中反问句音高高音点更高,音高低音点变得更低;表询问 原因义的语句中“怎”高音点与表反诘义语句差异不大,差值仅为 0.07。但是音节“怎”在 表询问方式义的句中比反问句的音高低音点要低(0.11)。这说明疑问代词“怎么”在说话 人情感表达中承担了说话人情绪。同样,在传疑过程中说话人询问方式时音节“怎”更为凸 显。 (2)疑问代词“怎么”内部音节“么”在三种不同语义表达句中高音点波动不大,尤 其是询问方式义和反问句较为接近,差值为 0.04。在询问方式义中“么”的低音点更低。 在询问原因义语句、反问句中音节“么”的音域明显缩小。音节“么”虽然是轻声,但是在 表达询问方式语句中音节“么”语势上有加强的迹象。 (3)“去”的音高最大值在询问方式时最高,为 1.49,其次是反问句中的 0.69,而在 询问原因时最小,只有 0.34。另外,在询问方式时,“天”的音高最大值远远低于“去”的 音高最大值,发生了明显的音高骤降现象。可见,在询问方式时,动词“去”的语势最强, 语句的焦点重音落在了动词“去”之上。而在询问原因和反问句中,动词“去”的音高最大 值比“天”的却要低一些,这表明在这两类句子中,“去”没有负载语句焦点重音。 (4)“天”在反问句和询问原因的语句中的音高最大值达到了全句最高,分别为 1.58 和 0.93。而在询问方式时,音节“天”的音高最大值却降至-0.12,这与其它两个句子相比, 差异比较大。 (5)句末音节“津”被弱化,音高较低,且呈一定降势,但在询问方式时降势被边界 调所阻断,因而导致其末点的音高值相对较大,为-0.68,而另外两类句子的句末音高值基 本相当,分别为-1.14 和-1.15。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大致得出如下结论:怎”、“么”这两个音节的音高差异反而 比较小,尤其是“么”,究其原因,本文认为“怎么”在各组句子中均已达到或接近于发音 人的正常音域下限,都较为充分地实现了“低”的声调音高特征,没有发生语音弱化现象, 由于受生理限制无法进一步降低音高,所以难以体现更大的差别来。 在询问方式的句子中,“去”的高音点很高,而其后接音节“天”出现了明显的音高骤 降现象,这表明该语句出现了语句焦点重音,而且落在“去”这个音节之上;与此不同的是, 在反问句或询问原因的句子中,“天”具有较高的音高,甚至比其前接音节“去”还要高出 很多,这表明在这两类句子中“去”没有负载语句焦点重音,另外根据其后接音节“津”出 现了明显的音高骤降这一现象来看,这两个语句的焦点重音应该是落在“天”之上。简言之, 在询问方式时,语句重音落在“怎么”后面的谓语动词“去”之上,信息聚焦在动词“去” 上;而在询问原因或反问时,语句重音落在句末实词“天津”的首音节“天”之上。

3 — 2021
Автор:
胡靓 (Ху Лян), 熊子瑜 (Сюн Цзыюй), Хунаньски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Кита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социальных нау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