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екущий номер: #3 — 2024
Архив: #2 — 2024 #1 — 2024 #4 — 2023 #3 — 2023 #2 — 2023 #1 — 2023 #4 — 2022 #3 — 2022 #2 — 2022 #1 — 2022 #4 — 2021 #3 — 2021 #2 — 2021 #1 — 2021 #5 — 2020 #4 — 2020 #3 — 2020 #2 — 2020 #1 — 2020 #4 — 2019 #3 — 2019 #2 — 2019 #1 — 2019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степени «подчиненности» и «независимости» иллюстраций «Неофициальной истории конфуцианцев»: кросс-культурный контекст (на примере русского перевода Д.Н. Воскресенского)
三、《儒林外史》俄译本插图的独立叙事
插图与文本相互交融,同时插图自身也具有“说话”的能力,能够表现出一定的主旨。王朝闻指出明清小说插图的“相对独立性”(王朝闻,1983,137-141页)。张玉勤在评价插图时表示,“插图是画家依据文学文本的一种艺术创作,因而是一种独立艺术形式”(张玉勤,2010,77页)。插图并非一味从属于文字,它亦单独存在于文本中。不过,这里的“独立”并非字面意义,而是指插图在某种程度上不受文本限制,能够表达主题。
(一)插图位置的独立性
文学插图是文本直观化、形象化的体现。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表示,“在进行认识的时候,眼睛有着某种优先性。”(海德格尔,1999,171页)大部分读者在阅读一本书之前,首先会翻阅书中的插图,希望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儒林外史》俄译本的八幅插图没有完全匹配上下文。这里的“匹配”特指图片所处具体位置与上下文的衔接度。论者结合表1,对插图所在位置和页码进行了统计,详情见表2。统计发现,八幅插图虽然都在相应回目中,但未必置于描绘该图内容的文本前后。表格“图文衔接度”一栏,插图所在位置与上下文描述完全一致以“1”表示,有所偏差(指插图所在位置略早或略晚于相关描述的文本)以“0.5”表示,完全不符(指插图所在位置与上下文不一致)以“0”表示。
吴琼,徐睿:《〈儒林外史〉俄译本的文化层级与翻译立场研究》,载《外语学刊》,2022年第2期,页码。
论者根据表2统计的插图匹配页码和实际所在回目,对《儒林外史》俄译本的图文衔接度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形成下图。
由图表可知,八幅插图中,仅有四幅插图所处位置和上下文内容基本匹配,其余四幅插图与当前回目内容完全不匹配,其中三幅远超文本之前,一幅远超文本之后。可以说,《儒林外史》俄译本的插图并不完全依附于文本而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插图的信息传递
上文提到的插图位置与文本不完全一致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插图叙事在插图中的作用。但插图本身也发挥了自身优势,具有通俗性、可视性的特点,在情节叙事中辅助文本强化了细节性描写,增强批评功能。
《儒林外史》俄译本里选取的八幅插图都是小说的精彩情节,虽然不能一次性将文本信息展示出来,但能给读者以直观感受,在细节上传递文本的讽刺意味。关于前文提到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插图,读者在不阅读文本的情况下并不知道这一场景描绘的主人公是谁,但是却对画面右侧举起的两根手指记忆犹新。这一核心要素正是这幅插图的焦点,凸显严监生的吝啬。带着这样的第一印象去读文本,结合上下文语境,读者就会了解到严监生生病却不舍得花银子买人参,严家上下都在为金钱打算盘……这样一来,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就在插图的作用下变得更加丰满。
同样地,其他七幅插图也传递着很多细节信息。例如第十二回里的“侠客虚设人头会”插图,描绘的是屋内两人因窗外忽然有人闯入并受到惊吓。结合小说文本可知,这是该回合最后的内容,张铁臂夜闯两位娄公子书房。这张插图包含众多信息量。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来看,图片上方是双脚从窗外踏入的张铁臂,他的手上拿着圆形的包裹,里面究竟是何物让读者浮想联翩。图片中间是倾倒的花瓶和摆放在一旁的笔架,说明这一故事发生在书房,张铁臂的闯入让花瓶差点掉落在地,极具动态感和画面感。右侧是脸上露出惊讶神情的两位娄公子,一位用手半遮住面部,欲询问另一人究竟发生何事;另一位一手扶着椅子,一手握住笔,显然还没从刚才的讨论中缓过神来。图片下方是散落的书本,和中间倾倒的花瓶构成整体。经过前图像志的分析过程,除了三个人物的身份未知,其他信息均可以在插图中获得。接着,通过阅读文本、查阅信息,即图像志和图像学分析,读者能对先前观察插图时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补充,了解到故事发生在书房,人物是娄家两公子和张铁臂。紧接着,第十三回“只有六七斤一个猪头在里面”(吴敬梓,2019,88页),与先前张铁臂深夜到访时所描述的大相径庭。文本解释了革囊里装的东西,进一步对插图作出补充。这样的反转刻画了张铁臂看似“行侠仗义”,实则是江湖骗子的形象。在《儒林外史》俄文版中也有相关描写:“兄弟们(此处指两位娄公子)互相使眼色,商量好不走漏风声”(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1959,167页)。这一描写深化了娄氏公子仗义疏财、喜好做名的特征,同时也对其为人处事进行转折——二人在经历这次“人头会”后休问世情。
插图在情节开展和人物形象刻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儒林外史》俄译本插图尽管或多或少和文本位置有所偏差,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它突破了空间界限,能帮助俄罗斯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加深对上下文的理解。不过,这种“独立”并不意味着插图和文本分道扬镳。受到图片自身的限制,插图叙事的表现也是有限的。我们在前文分析插图叙事时,始终没有将插图和文本相割离,总是将它们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插图源自文本,最终归于文本,以实现“图-文”交融。
Фан Сюйлун, Школа иностранных языков Юго-восточн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Нанкин, КНР